对父母和子女的血缘关系进行甄别,古已有之。只不过在现代科技兴起之前,对于血缘关系的鉴定方式较为原始,其鉴定结果也很难保证准确性。随着血液采集技术的进步和遗传定律的发现,使得亲子鉴定的程序更为科学,结果也更为可靠。
(1)古代亲子鉴定方式方法考察
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,鉴定和辨明当事人之间是否是亲子关系由来已久。在亲子鉴定的方法选择上,根据时代的不同也衍生出诸多的鉴定方式。如外貌对比法、滴血验亲法和滴骨验亲法。
首先,所谓外貌对比法,是最为原始和简单的方法,即凭借着生活经验,对比需要鉴定双方的外貌特征来判断是否有亲子关系。该方法的主要依据是由于遗传基因的存在,父母与子女、兄弟姐妹之间在长相、身高等外貌特征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。因此,通过外貌特征判断是否具有亲子关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。
其次,滴骨验亲法,就是将生者的血液滴在死者骸骨上,若是血液渗入骨髓,则可判断两者之间具有血缘关系。三国时期吴国人谢承在其所写的《会稽先贤传》中就记载了通过这种方式认领长兄尸骨的情节。
最后,所谓滴血验亲法,又被称作合血验亲法,该方式在我国宋代的法医著作《洗冤集录》里面有过记载,把成人和孩子的血液相混合,如果能够融合到一块则是亲子关系,如果不能融合到一块,则不存在亲子关系。
滴骨验亲法和滴血验亲法是我国古代通过血型鉴定亲子关系的方式。此类方法都独具慧眼的发现了在鉴定亲子关系中,血型的重要性。但是,从今天科技日趋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此类方法,其是不具有科学依据的,其中充斥着大量的主观猜测成分。如在滴血验亲中,血液相互融合并不代表亲子关系的存在。相反,有些明显非具有血亲关系的人血液也会发生相互融合的现象。
(2)近现代亲子鉴定方式方法考察
随着两次工业革命,人类的科技水平有着突飞猛进的提高,医学也日益昌明,人类关于亲子鉴定的方式也开始逐渐步入科学化。
在近代,因为血液采集的方便性,对血液的处理工作较为简单,且现场采集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血液污染,所以以采取以血型检测为基础所进行的亲子鉴定开始出现,并成为这个时期亲子鉴定的主要方式。但是,通过血液检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。因为每个血型系统所能检测的血型种类在数量上是存在一定限制的,因此只有在穷尽各个血型系统的检测结果,其得出来的结论才是真实可靠的。然而,在现实中穷尽各个血型系统检测结果显然是不可能的。这也导致了早期的血型检验只有证否的作用。即如果鉴定对象之间出现血型不可能匹配的情况,可以证明两者不存在亲子关系。但是,如果血型并非不能匹配,则无法辨别双方的亲子关系。
亲子鉴定的技术在19 世纪后期取得了重大突破,而这一重大突破的原因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。根据孟德尔定律,通过HLA 和红细胞的结合使用,不但能够使非父排除率大大增加,而且当不能排除亲子关系时,那么就可以得出存在亲子关系的肯定结论。这使得亲子鉴定得到进一步发展,不仅仅能够“证否”,还能够“证实”。
现代亲子鉴定技术走向成熟是DNA 技术的运用。1980 年,随着遗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,科学家们发现将具有个体专属性的DNA 信息运用到亲子鉴定中具有了现实可能性。每个人的DNA 信息具有独特性,且DNA 信息的独特性会遗传到下一代,因此,随着DNA 技术的运用,亲子鉴定的结果变得精确。而DNA 亲子鉴定也成为目前亲子鉴定最主要的手段。